2025年5月22日-23日 ,“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”在北京举行 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出席并致辞。

沈昕谈到,全球化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高歌猛进,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前进方向。回望过去20年 ,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:
首先,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1.5亿个就业机会 。1990–2019年,全球极端贫困人口(日均生活费<1.9美元)从 19亿人降至6.5亿人 ,贫困发生率30年里下降了60%。
同期,全球商品贸易额从3.5万亿美元增至25.3万亿美元。 国际贸易增加使商品价格降低,从而让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。以美国为例 ,消费品价格整体因此下降了15-30%。
此外,全球化还推动了医疗资源在世界各国更加均衡的分布与流动,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4岁增至2019年的73岁。非洲儿童疫苗接种率从1980年的20%升至2020年的75% 。
全球化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,那为什么在当今世界 ,尤其在制定了全球化规则、管理着全球化进程的发达国家,逆全球化 、反全球化的浪潮反而大行其道呢?
沈昕谈到,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《全球化逆潮》(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)中提出 ,每个国家都有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。如果赢家能够拿出一些收益,与输家分享,这样每个人的境况都可以更好。但遗憾的是 ,赢家作为一个群体是自私的: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,政治更多地掌握在赢家手中,特别是在美国 ,金钱在决定政治结果上有很大的影响力。
“全球化本身不是问题,问题是如何管理全球化 。”他表示,美国联邦参议员桑德斯多次提到 ,美国最富有的三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美国底层1.7亿民众的财富总额。位于金字塔尖的1%的精英拥有了美国90%的财富,美国跨国公司的CEO的平均薪资是普通员工的300倍。就在少数人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,有8500多万美国人没有社会保险或者保险不足,80万人无家可归 。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后 ,美国普通人的实际工资50年来就没有获得增长。
沈昕指出,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下,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,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,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。在固步自封和改革开放之间,中国坚定选择改革开放;在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 ,中国积极践行多边主义;在社会极化和共同富裕之间,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;在抱残守缺和守正创新之间,中国勇敢拥抱守正创新 。
他强调 ,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、技术赋能、市场规律和国际分工向纵深演进的结果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。
沈昕认为,全球化的发展不会一路坦途 ,但世界各国应该坚持“握手”而非“挥拳 ”,“拆墙”而非“筑垒”,“联通 ”而非“脱钩”。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,我们要做的不是回到从前 ,而是携手共塑美好的明天 。只要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,在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,在沟通中扩大国际合作,就一定能找到互利合作的多赢之道,把全球化的‘蛋糕’不仅做得更大 ,也分得更好。”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发表评论